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6, 2007的文章

家庭自製天然護膚配方(一)

乾性皮膚的護膚方法-家庭自製天然配方 乾性肌膚保養   對於乾性的皮膚必須使用一些含乳脂的清潔液來去除告融化污垢。在以羊毛棉球清除前,先讓它停留在你的皮膚一陣子。然後再利用冷水清理臉上的殘留物。最後使用較厚的保濕乳霜盡可能的保持皮膚的水份。 乾性肌膚家庭自製配方藥劑 利用1根香蕉和1個木瓜,桃子或鱷梨製作成漿狀並過濾。敷於臉上皮膚約20分鐘後用溫水沖洗。然後用自然的人造奶油或自然的蔬菜油作潤膚乳隔敷。 應用蛋黃醬,可以自製或從天然食品商店購得。按摩皮膚並讓它浸入,隔置約15~20 分鐘,再以溫暖的水徹底地沖洗。 油性皮膚的護膚方法-家庭自製天然配方 油性肌膚保養   要照顧你油性的皮膚,首先應以溫和泡沫狀清洗劑開發,清洗你的臉。這將會去除臉部的污垢和油而保留水分。把棉球浸濕在溫和的收斂劑,然後在你的皮膚擦拭以清潔和冷卻它。即使油性的皮膚還是需要保濕,但選擇較輕度及水樣狀的液體。讓保濕液浸潤和沈浸,然後用棉紙把多餘的擦淨。 油性肌膚家庭自製配方藥劑 一顆新鮮的紅蕃茄製成漿泥,過濾後敷於臉上皮膚。 1個蛋白、1茶匙樟樹油、1茶匙滿滿的脫脂牛奶和少量的薄荷精油,打在一起製成面膜。先利無味的蓖麻油在臉上打上薄薄一層,然後把這些蛋白面厚厚的膜敷於上面。躺著大約15分鐘。利用溫水沖洗,然後以加水蘋果醋漂洗。

了解您的皮膚類型(二)

油性類型的皮膚 皮膚覺得非常油膩多油。 皮質通常非常厚且粗糙。 毛細孔很大,清楚可見。 在洗臉之後感到細孔縮小。 午後看起來有油亮光澤。 時常爆發凸起的青春痘。 油性類型皮膚的保養 在照顧多油的皮膚時,先使用溫和的泡沫狀清潔液清洗。這樣可以除去污垢和油質但卻可以保持濕潤。先把羊毛棉花浸泡在溫和的收斂劑,並濕潤清洗及冷卻你的皮膚。即使是多油的皮膚它還是需要保濕液( moisturizer),但要選擇較輕度及水樣的保濕液體,因為這樣的保濕液最適合油質皮膚。讓保濕液浸濕皮膚後利用棉紙把過多的液體清除避免過度亮澤。 綜合性類型的皮膚 綜合性類型的皮膚會呈現部份皮膚乾燥碎屑,部份皮膚多油的現象。 在雙頰上通常比較乾燥。 油質部位通常在臉部T型的部位上(額頭及鼻子附近)。 洗臉之後一些區域感覺乾燥但一些部位感到平滑。 午後T型的部位上會呈現油亮。 時常在T型的部位上出現凸起的青春痘。 大多數的女性擁有這種類型之皮質。 綜合性類型皮膚的保養 如果你是屬於綜合性類型的皮膚,早晨必須使用泡沫洗臉液清潔你的皮膚。以保持多油區域的清潔以避免黑頭出現。在晚上使用中一些乳霜清潔液來緩和你的乾燥區域。這將能維持及平衡過度乾燥或過度油膩。使用較強的收斂液於多油的部位,而輕微的收斂液於在皮膚較乾燥部位。最後在整張臉部加以保濕,且加強乾燥的區域。 敏感性類型的皮膚 敏感性的皮膚常容易發炎。 典型的反應如搔癢,發熱,擦痛和刺痛。 在清洗後常感覺乾燥和癢。 午後常出現薄薄碎屑和一些紅斑。 有時候會出現凸起的青春痘。 敏感性類型皮膚的保養 如果你有敏感性的皮膚,千萬不要使用洗面液或肥皂;改使用一些較淡,低過敏原的清潔洗劑(light, hypoallergenic cleansing lotion)。使用保濕液來加強你的皮膚對外界的刺激物,加強保障,其確定你使用的保濕液不具渾發香味,以避免刺激你的皮膚。

了解您的皮膚類型(一)

朝向美麗皮膚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先了解您的皮膚是什麼類型?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讓您能懂得如何照顧您的皮膚和了解應該使用什麼保養產品。下面是五種主要皮膚類型的特徵,您可以利用它來診察您自己的皮膚,於判斷它的類型。一旦你已確認您的皮膚類型,您就可以尋找最好的方法來照料您的皮膚。 下列那一個最接近你皮膚的特徵呢? 正常類型的皮膚 正常的皮膚不會感覺到乾燥或多油。 毛孔可看得見但是不大且不阻塞。 在洗滌後會覺得平滑和舒服。 過了中午後它仍然看起來新鮮和乾淨。 偶爾會有具部的凸起青春痘。 正常類型的皮膚之保養 要照顧你正常類型的皮膚應該以溫和泡沫狀洗顏乳。洗臉時輕微的按摩你的臉將帶給你更紅潤的膚色。使用一個清爽的卸妝液冷卻你的皮膚。最後用點潤膚膏(霜、露)用手輕輕的向按摩它。 乾燥類型的皮膚 乾燥私皮膚有一種瘦和薄的皮質。 接觸它時覺得乾乾的感覺。 毛孔非常細小。 在洗臉後會覺它很緊繃,好像這張臉面太小的感覺。 接近午後有薄碎屑出現。 很少有凸起的青春痘。 乾燥類型皮膚的保養 對於乾燥型之皮膚,保養時先使用一些含乳脂的清潔劑來清理污垢。讓這含乳脂的清潔劑在皮膚身上停留一陣後再以棉花抹掉。再利用冷水沖洗你的皮膚。最後使用較厚的乳霜來塗抹以盡可能讓皮膚得以保濕。

數位學習之迷思

圖片
在這巨大變遷的時,許多過去優勢的行業或產品,可能快速的消失。以報業為例,民生報曾經是報界同仁響往之「名報」,但在網路和創新的報紙之衝擊下,它在去年卻無預警關閉;柯達之[底片](膠片)曾經是相片界和X-光界之龍頭老大,但在數位相機和X-光數位版的上市,它卻已成為過氣名牌。未來或許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底片!報章! 未來那些技術會被淘汰,又需要那些技術,很難預料。高分析力、高創作力、和高適應力將成為未來就業必須之條件。因此現在學生學[學習如何學習]比[學習什麼]更為重要,[有效學習者]和[不良學習者]的差別在於前者成功掌握了[學習策略]而後者無法掌握[學習策略]之要訣。廿一世紀的人類必須學會如何快速學習?如何清晰思考。學生必須能快速吸收、了解、及牢記新知識,並必須抱者開放和接納之學習態度,以達到自動自發和自我成長之學習目標,主控未來的生命(圖一)。 據[商業同刊]之[學習革命]一文中敘述,老師應該開始就[學習型態]來作分析,不同學生適用不同的學習模式,孔老夫子說[有教無類],不同學生需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學習進度。但現在的環境(師資訓練、人數,教室之數量,和學習之時間)都不允諾這種學習,因此數位學習首要需達成之首要目標就是[有教無類],於不同的程度同學給予不同的章節,不同學習型態學生給予不同的教材,甚至套用更有效的學習方法給予特殊學習者。[診斷學習]者之型態、程度、和問題是數位學習的第二重點(圖二)。 以往之克服時空限制之數位學習,已被許多研究質疑它的成效,在國家科技大力推展數位學習的趨導下,有效的數位學習模式應該是未來研究重點,而[有教無類]、[學習策略]和[診斷學習]可能是成功之關鍵(圖三)。

從希伯崙投資數位學習內容得獎談起

指導方法、學習和知識原本就是一門非常複雜的科學,而在規劃嶄新的數位學習時,在“學習”(Learning)前面加入“e-”更增添了另一層面之複雜和困難度。數位學習是指“教學內容和指導方法的組合,利用各媒體元素,如字文和圖形透過電腦的遞送,試途建立一個轉移知識學問和技能的工作,達到個人的學習目標或組織的要求”。觀看了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網站所播放的「希伯崙數位學習」片斷影片後,心情憂喜參半,憂的是國內已投入相當多之人力和金錢,然希伯崙的投資案仍未能掌握數位學習之「精髓」,喜的是各學術界還有研發之空間,尤其是我們的資訊傳播學系。也或許因為片子太短,沒有了解全部案子的整體內容,才會有以上之擔憂,因為筆者深信,能得獎的希伯崙應該不至於陷入「數位學習之迷失」。 自從政府推動數位學習政策以來,從政府單位到學術單位,乃至產業界,無不宣起一陣風波,政府單位無不絞盡腦汁爭取國家研究經費,開發自已所謂之數位學習(so-call eLearning)平台,學術界當然也不落人後的推出成立各種研究議題,更多產業界也想從中找尋商機,或撈一些研發經費。因此許多沒有內容之所謂數位學習平台(so-call eLearning Platform)一一誕生,產業界不斷和國外購買或代理數位學習平台系統,並加於修改轉賣給各學術單位。各學校也為了提昇所謂數位教學課程(so-call eLearning Contents)的量,紛紛採取快速產生各種數位學習內容。學術界的各項研究也因此朝向,平台研發、快速簡易產生數位內容、和各種傳輸技術上作重點研發。然而幾年下來成效並未呈現,這些所謂的數位學習成果並未帶來任何學習之成效!卻只淪為你有我也要有,甚至不知為何要有的追趕潮流。 從各界推動研發和建構之各種數位學習分析,國內的數位學習內容可以分為下列幾種。第一種以錄影方式,把上個內容錄製,再利用streaming方式在網路上播放。筆者經實驗有80%的同學在播放15分鐘後就進入夢鄉;第二種是老師上課之電腦畫面和聲音全都錄,在經處理和包裝,在網路上瀏覽。基本上和第一種結果相似,在沒有老師的督促下,83%同學在瀏覽15分鐘後就進入夢鄉;第三種是以故事腳本呈現,類似觀賞電影方式學習,雖然增添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但它還是無法達到「教」和「學」的互動,無法達到應材適教,因程度而有差異之教學;第四種教學採用多媒體互動腳本方式的內容來呈現教學,

「醫學資訊」與「醫院系統」

許多學校為了應允趨勢,開了所謂之「醫學資訊」,那到底課程內容是什麼呢?每間學校依其特色有不同的內容,無論其課程有何差異,都轉不出「醫院系統」的圈圈。偏醫務的學校,教有關掛號、批價、辦理進出院之系統及上機操作,偏資訊的學校,卻教醫院系統的內容和架構。無論是前者或後者,要把其規劃成一門課實在有所勉強,且學完這門課學生畢業後真的可以用得上嗎? 第一類之學校多半是買一套簡單之醫院系統,供學生操作,雖然如此,因為每間醫院之系統不盡相同,到了職場還是需重新學習。基本上到了2008年全國醫院有80%以上的管理系統將全面e化,從網路掛號、電話掛和到院kiosk掛號,醫院住院,到門診及病房醫護人員開藥和治療(批價隨之完成),至病患出院(護理站完成),收錢等系統,都一一被簡化或被取代。新人到職場時,兩個小時就能學會所有的電腦操作,現今卻用上一學期來教導學生,而其中有95%的學習是永遠沒有機會使用的。全面e化後更嚴重的問題將會一一呈現,這種掛號批價的電腦操作工作在各醫院正一一被裁撤,只留下一個窗口服務不懂文字的老人。因此許多學校在規劃「醫學資訊」的課程內容時應深入探討與慎思。 第二類之學校大多數採取介紹現在醫院各種系統之功能,和其架構,忽略了未來的走向和趨勢。從醫院門診功能(Out Patient)開始如,「門診掛號管理作業系統」、「病歷管理作業系統」、「門診批價作業系統」、「門診藥局作業系統」、「門診健保申報作業系統」、「門診醫囑系統」、「急診作業系統」等,到住院功能(ward patient)如,「入住/出院管理系統」、「護理站作業系統」 (含手術室管理系統)、「檢驗作業系統」、「住院藥局作業系統」、「住院申報作業系統」、「住院醫囑作業系統」、「住院護囑作業系統」、「放射線檢驗作業系統」、「營養作業系統」、「病理作業系統等」,以致其他醫務管理功能(Hospital Management)如「血庫作業系統」、「採購管理作業系統」、「庫存管理作業系統」、「財產管理作業系統」、「人事管理作業系統」、「薪資管理作業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系統權限管理作業系統」、「使用者登錄作業系統」等 ,無一不是MIS(Management Informatics Systems)觀念,圍繞在database之新增、修改、刪除、及查詢,其實不需具備醫療知識背景。然而目前有95%以上之醫院都已經擁有所

透過電腦學習比課堂的演講更有效

今年七月,在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醫學院,精神科醫師的一項研究指出,學生從電腦學習獲得知識可能遠超過從課堂演講中所獲得的。這項研究以焦慮為主題,利用電腦所編輯好的教學軟體和課堂授課演講作了一個比較的研究。   研究中發現即使開始時一些認為在課堂上課可以學得較好的學生,在實驗中發現他們透過電腦軟體教學比課堂上課學習所獲得的知更多。這項由克里斯威廉醫師(Dr Chris Williams)和其同事在精神科學和行為科學的學術單位所進行的科學實驗研究中,利用其醫學院四年級的精神病學實習(1998-99)中所有的197位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學生以隨機取樣方式分派,分別為以電腦軟體上課和課堂授課聽講兩組。兩組學生在授課結束後,再以焦慮為主題的影片(video material)55分鐘教學,作為補充。威廉醫生將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七月在愛丁堡國際會議中心(Edinburg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皇家精神科學學院2000的年會上(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Annual Meeting 2000)。在會議他說:“大部分感覺參加一個演講能更增加知識的學生,最後都認為電腦教學軟體才是圖書館中最容易學習的教學資源。”   兩組同學各在電腦軟體使用和課堂授課前後,各針對評估、診斷和處理焦慮的能力作問卷調查。研究人員從調查表中發現客觀和主觀的評分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學生們開始主觀的感覺他們可以透過授課演講方式學習的更多,但後來客觀的數據卻証實了他們從電腦教學軟體中學習的較多。威廉醫生說:“這研究意味著有時學生不知道那一種教學方法對他們比較好,因而可能導致他們拒絕可以增益其知識和技術的創新教學方法。” 於2006/10/02 重要參考文獻 1.Computer based learnin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lectures. [On-line] http://www.studentbmj.com/back_issues/0800/news/265a.html

Distance Learning (遠距教學) vs eLearning (數位學習)之一 ---遠距教學之過去

廿一世紀初,數位學習和遠距教學等紛紛被提出,也已大量在各領域被廣泛使用,不論那一單位,政府、學術、或企業,如果沒有和數位學習掛上,好像是落伍了。在八年前那一家大學不都是花了幾百萬,投入硬體設備,推動了「線性遠距教學」(Synchronously distance learning),後來又有許多企業和學校投入巨資建製數位學習平台(eLeaning Platform)推動「非線性遠距教學」(Asynchronously distance learning),然而這些所謂數位教材,百分之九十都只是把傳統教材數位化,甚至套入了少許之多媒體功效,讓內容更生動。更簡單的作法乃透過事先錄影老師上課方式,把原本之相關課程講座影片化,作為數位教材,進而解決了時間和空間之問題。這種內容的製作最符經濟效益,速度最快,是呈現業績最簡便之方法。這些資訊科技應用之介入,雖然使得教學者和學習者之腳色起了重大之改變,然而這些科技之介入是否真正改進了學習之成效和增進學識吸收之成果呢?這成為教育學者欲探討之問題。許多報導指出,透過這種數位學習的結果,不完全產生正面之成果,尤其許多純資訊科技為導向所設計之數位內容,不但沒有讓學生產生共嗚,更讓許多學習者呈現昏睡之現象。許多利用純VOD影片來教學之學習方法,學習者大至都在一面學習一面昏睡中。目前許多學生之原求學慾不高,是否到教室上課已成為每天最緊要之掙扎,真實的老師上課,已難產生共嗚,利用錄製方式(直接演講錄影或電腦畫面錄影)並透過電腦傳達,又如何能增加其學習成果呢!   過去在推行「線性遠距教學」時,許多老師在遠方教學,另一端同學在同一間教室聽取老師的教育,大家開始對這種學習成效感到懷疑。然而部份學校甚至推動跨國教學,以利用它來打響學校之知名度,但因語文的不通讓這種學習無法有效進行,以致事倍功半。這些科技的介入原為了提昇學習之成效和增進學識吸收之成果,但它們沒有對「學習」作深入的了解,忽略了學習的重要關鍵──師生互動。要創造一個有效之數位學習,除了必須有資訊科技之應用外,更重要的是學習情境之設計和學習理論之應用。因為只有納入正確的學習理論,和優質的學習情境,才是學習成功之關鍵。因此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內容(contents)才是學習之核心,每一個課程必須針對其特性,建製有效之內容,單靠一套格式或架構無法套入所有之課程。成本低廉和快速完成之數位內容,

診斷導向數位學習(一)

廿一世紀初,數位學習和遠距教學等紛紛被提出,也已大量在各領域被廣泛使用,不論那一單位,政府、學術、或企業,如果沒有和數位學習掛上,好像是落伍了。然而這些所謂數位教材,百分之九十都只是把教材數位化,甚至套入了多媒體之功效,讓內容更生動。也有部分透過錄影方式,把原本之相關課程講座影片化,進而解決了時間和空間之問題。這些資訊科技應用之介入,使得教學者和學習者之腳色起了重大之改變。然而這些科技之介入是否真正改進了學習之成效和增進學識吸收之成果呢?這成為教育學者欲探討之問題。許多報導指出,透過數位學習的結果,不完全產生正面之成果,尤其許多純資訊科技為導向所設計之數位內容,不但沒有讓學生產生共嗚,更讓許多學習者呈現昏睡之現象,例如許多利用純VOD影片來教學之學習方法,許多學習者一面學習一面昏睡中。目前許多學生之原求學慾不高,是否到教室上課已成為每天最緊要之掙扎,真實的老師上課,已難產生共嗚,利用錄製方式(直接演講錄影或電腦畫面錄影)並透過電腦傳達,又如何能增加其學習成果呢! 要創造一個有效之數位學習,除了必須有高深之資訊科技之應用外,更重要的是學習情境之設計和學習理論之應用。因為只有納入正確的學習理論,和優質的學習情境,才是學習成功之關鍵。因為許多學習理論的內涵,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執行上會有許多困難,透過資訊科技之介入就可解決這些難題。以我國目前基礎教育為例,為了讓學習較快者能學更多知識,讓學習較慢者可以補強教學,因此採取了智能分班以利於教學,因為把學習較快的同學和學習較慢的同學放在一起教學,老師便得彼於奔命,要面面具到的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在作業上似乎很難。然而又有誰家之小孩樂意被分到放牛班呢?因此資訊科技之介入,透過許多機制和方法,可以有效診斷每一位學生之程度,再給予過適當之補強,這樣之數位學習不但能協助學生學習成效,更能完成老師實際作業無法完成之教學程序。因此許多市面上之數位學習的網站至今尚未達到學習成效之最主要原因,就是基於過分強調傳輸方法之改進、快速內容之製作、學習平台之完善,學習者之評估,卻忽略了課程內容之品質、內容和學習者之間互動後之學習評估和改進、學習情境之擬造。這些才是學習成效之關鍵所在。不然建置再多的學習平台,放入再多的數位教學影片,和再多之精彩內容,而缺少了學習理論之方法,這些系統和教材只是一種輔助教學(CAI),一種線上CAI,和以往單機CAI教學內容沒有

醫學資訊的定義

醫學資訊 ( Medical Information )──利用 資訊科技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和 電腦技術 ( computer sciences ), 結合其他領域之科學 ,及 所有醫藥 (medicine science)和 健康保健 (health care)等領域(包含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臨床醫藥-clinical medicine、和健康組織之服務-organ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之科學。並透過臨床資料的儲存,探勘和有效之轉化應用,形成新醫學知識,應用於臨床、醫學研究與教育、病患之醫護照料,解決臨床難題和為治療作決策,以達到提供較好的醫療保健、提昇醫療照護品質、和降低醫療支出等之最終目標。 應用於醫學資訊之領域科學包括: 1. 電腦科學 (Computer Science)  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決策支援科學 (Decision Science) 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技術評估分析 (Technology Assessment) 2. 生物醫療的技術 (Biomedical Technology) 臨床醫學 (Clinical Medicine) 基礎醫學 (Basic medical Sciences) 基礎研究方法 (Basic Research method) 健康醫療政策 (Health Policy) 健康醫療組織 (Health Service) 3. 管理學 (Management) 營運研究 (Operational Research) 經營組織學 (Business Organization) 行政管理學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統計學 (Statistics) 經濟學 (Economics) 4. 社會議題 (Social Issues) 心理學 (Psychology) 倫理道德 (Ethics) 認知科學 (Cognitive Science) 數學 (Mathematics) 於2006/06/09

如何透過資訊科技來協助醫療照顧單位促進醫病關係

如何透過資訊科技來協助醫療照顧單位促進醫病關係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和思考,它源自於著名資訊管理技術──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 ──是各大企業最熱門主題。應用在醫療單位,客戶為病患,故而取名為 Pat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PRM)「醫病關係管理」或稱「病患關係管理」 。如果應用在學校,學生就是客戶既稱 Stud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RM)──「學生關係管理」 。然而對於資訊科技導入醫療單位之PRM、其應用範圍和方法,大家都顯得陌生,因為它被提出的時間尚短,對其可能含蓋的功能和範圍,許多專家、醫療單位和資訊科技專家尚在摸索中。本章將籍由國內外八個小型案例,透過同學互相討論,從中探討出資訊科技如何導入於醫病關係管理,進而尋找其功能系統及整合相關應用範圍。 於2007/08/31

醫院MIS和醫療資訊的差異

資訊科技的三大特色,在於其擁有(一) 儲存功能,可以快速存取龐大的資料 ;(二) 資料轉化,透過特定的格式可以將資料加上聯絡、整合和類聚 ;和(三) 資訊再利用,透過各種數學運算、把儲存之資料轉為智慧,回饋給系統 。任何資訊技術都以這三大功能作為其根本基礎。 然而國內醫療產業在e化過程尚停留在data collection 之初期(儲存和檢索),許多住院之病患重要記錄(Clinical Record)尚未數位化。目前國內各大醫院的醫療資訊作業尚停留在資料存取階段,且在臨床資料收集(data collection)上都不完整,尤其是護理的臨床記錄和醫師的臨床記錄,更是各醫院最缺的一環。即使部分醫院勉強把臨床資料給數位化,但因在資料輸入的人機介面不夠完善,讓許多使用者所花的時間比原來用手寫的傳統紙本更多,又沒有什麼誘因,所以輸入的臨床資料就不完整,對將來的再利用價值也就不高。 目前國內從事醫療資訊之人員都以MIS(Management Informatics Systems)出身,不具備醫療知識背景,要進一步開發具有智慧型之臨床應用系統,若沒有相關人員之協助,將面臨瓶頸。如果要進一步的開發臨床應用功能如,「臨床決策支援系統」、「影像處理和分析系統」、「生物信號分析與處理系統」、「人工智慧型醫療診斷系統」、「人工智慧型警示系統」等,需要再進一步作深入之進修。 目前醫院e化腳步一直停留在管理和財務之階段,從醫院門診功能(Out Patient)開始如,「門診掛號管理作業系統」、「病歷管理作業系統」、「門診批價作業系統」、「門診藥局作業系統」、「門診健保申報作業系統」、「門診醫囑系統」、「急診作業系統」等,到住院功能(ward patient)如,「入住/出院管理系統」、「護理站作業系統」 (含手術室管理系統)、「檢驗作業系統」、「住院藥局作業系統」、「住院申報作業系統」、「住院醫囑作業系統」、「住院護囑作業系統」、「放射線檢驗作業系統」、「營養作業系統」、「病理作業系統等」,以致其他醫務管理功能(Hospital Management)如「血庫作業系統」、「採購管理作業系統」、「庫存管理作業系統」、「財產管理作業系統」、「人事管理作業系統」、「薪資管理作業系統」、「財務會計作業系統」、「系統權限管理作業系統」、「使用者登錄作業系統」等 ,無一不是和管理及財務有關的。 醫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