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和典禮VS真理和宗教
寫了許多有的沒的文章,好像對人類沒有多大的幫忙,今天就來探討一個嚴肅的議題吧! 也許宇宙主宰者只有一位,雖然由於我們的局限而以不同名稱來稱呼祂(如上帝、阿拉、天帝、佛等)。例如,為了解渴,某人可能要求‘瓦的’(water ,英語)。一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可能要求‘阿瓜’(aqua,拉丁語),而另一人則說要‘巴尼’(pani,印度語),但然您也可以用您最熟悉之語文──‘愛爾’(air,馬來西亞)。但是,不管他們如何稱乎它,他們都要求相同的氧化氫(H2O,組成水的化學元素與比率)。當然佛教中沒有一個宇宙主宰者的信念,容以後在論。台灣被禁書最多的大師──李敖,曾經下了一個很有興的定論,他說:「全世界的宗教的戰都是定義上的戰爭」。 所有的宗教都對人類宣揚相同的道德和靈性真理。它們旳主要教義就是:所有的人都應該奉行良好的品性,對創造主或創教聖人(上帝、阿拉、天帝、佛等)有信心,並和與祂取得交流。 當代的宗教都要求我們「崇拜」或「尊敬」過去的神秘學家(聖人),例如基督(Christ)、摩西(Moses)、默罕默德(Mohammed)、佛陀(Buddha)、克里斯那(Krishna)、老子(Lao Tzu)、古如納那(Gururlanak)等。不過,它們很少人告訴我們,這些神秘學家們如何取得卓越的靈性成就,或教我們怎樣能實際地看見他們,以便向他們學習。它們強調必須對某一本宗教「經典」有信心,但是它們沒有詳細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得到經典中所描述的靈性經歷。它們告訴我們說,我們的目的是去取得與上帝(或佛、仙)的交流,但是卻不能提供我們這麼做所需要的工具。它們允諾拯救,但是單憑信心,而且只能在死後才獲得。 禮儀和儀式已經取代了對上帝(或佛、仙)的體驗。我們滿足於在規定的神聖日子,去猶太教堂、寺廟、基督教堂和回教堂;我們以為出席像這樣的儀式,和通過聆聽一個牧師(priest)、佛教師父(monk)、猶太教士(rabbi)、回教學者(mullah)或精通印度教、哲學及法律的婆羅門(pundit)等,吟頌我們的神聖經典或加持,就會獲得拯救。但是,那只不過是心智的妄想。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讓我們與上帝(或佛、仙)重新聯合(接觸),經由儀式和典禮又怎能達成呢?聖餐儀式、禮拜儀式和典禮及崇拜的地方,只是限制和阻止我們向內尋求的努力,因為它們以「外在的崇拜」取代了「向內尋求」的位置。“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