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老化vs就地掩埋

Aging in place,既所謂的「在地老化」在美國非常盛行,大約兩年前國內的學者和官員紛紛提出在地老化的方案,以效法美國的老人政策。表面上好像我國的老人政策非常先進也很得宜,然而政策的提倡者並未真正站在老人所需之立場,更對台灣的地區和環境不甚了解,一味地仿效美國,把台灣老陷入孤獨和無助的退休生活。

美國地域很大,各州各郡的差異也非常大,從飲食、作息、口音、生活方式和氣候等不盡相同,因此機構型的安養方式,不只會讓這些退休者遠離家鄉,原來的老家從此被丟棄荒蕪(尤其是他們的文化中年輕人早年就已離家),老人一旦來到新環境差異太大,較難適應,因此「在地老化」是較為合適的。況且美國福利制度良好,人口也比較多,在經營老人退休生活上具有經濟規模,各類的周邊設施可以相對配合,老人的價值可以再次昇華。

反觀台灣,地勢不大,南北生活差異也不明顯,氣候也沒多大的差異。南部或北部老人退休後居住於中部,在適應上不會有多大問題。台灣老人福利本來就不健全,各城鄉的福利和環境也有所落差,一旦就地老化資源不夠,在經營上因經濟規模不足,城市老人生活會較好,鄉鎮的老人就不一定會很好。在處理老人問題上,就地老化就像把他們當成垃圾般的就地掩埋

老人退休後,如果可以在機構裡過著獨立的生活,成立老人終身學習的規劃,給予各方面之輔導,彌補其年輕時失去或來不及完成之願望和興趣,不但可再創新價值,更能創造身心健康之老人,所謂「老有所依」的「依」不再是指「子女」,而是指忘我的學習,這些心無旁務的老人,學習的專心程度肯定不輸給旁務一籮筐的大學生,再創新價值就不再是不可能的。這種退休安養不再是「就地掩埋」,而是「資源回收,價值再利用」。這樣的機構生活肯定比起那度日如年等待那一天來臨之「就地老化」更有生活意義和價值。因此政府應該集中資源,規劃一個設備齊全之中心機構,而不該分散資源大量建置許就地老化場所,然後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作有效的經營。集中資源全面輔導,建置有彈性之生涯,肯定是退休老人較響往的樂園。

留言

匿名表示…
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是養兒到老
這個論點在台灣太理想了
每天都有老人在社會新聞上
有錢的人才可以享受
但窮人連下一餐都不知道在哪裡
回歸現實吧
一個好的退休園地除了可以實現夢想,創業更可以在裡面賺取生活費
匿名表示…
在電視廣告中,都會聽到政府為老人提供福利,往往想到這福利真好。但內容談到「各城鄉的福利和環境也有所落差,一旦就地老化資源不夠,在經營上因經濟規模不足,城市老人生活會較好,鄉鎮的老人就不一定會很好。」這些差距問題都是要好好探討的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子病歷介紹(一)—病歷數位化vs電子病歷

了解您的皮膚類型(一)

劇本寫作參考(一)---特洛伊--木馬屠城(四)